第五百零三章 大阅兵,大宋百姓的军队(3 / 4)
最忙碌的就是开封府和皇城司,为了维持秩序,开封府数千名衙役和皇城司数千名察子不得不四处巡视,防止拥挤踩踏或者小偷小摸之类的违法乱纪事情。
“砰砰砰砰!”
辰时末刻刚过,巳时初到来,九点整的时候,宣德门后两侧宫门处就有烟花直冲云霄。
随着数十声爆响结束,赵祯、赵骏等文物百官,百来号人徐徐走到了宣德门台上,高台处有一个主席台,赵祯穿着隆重的袍服站到了主席台侧。
礼部尚书作为主持人,先上台说道:“和鸾雍雍,万福攸同。今天是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也是彰显我大宋军容依仗的日子。”
“我大宋立国已有93年,自当今陛下始,武功卓着,威震八方。大军军锋所向,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实乃军中将士浴血奋斗而方有今日之功。”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官家将检阅三军威严,同时也要给予自宝元对外战争以来,无数奋战的将士军衔,以彰显国家之荣誉。”
“现在,让我们欢迎大宋皇帝陛下。”
礼部尚书将手中的小抄藏进怀里,然后倒退着走下主席台。
赵祯先是深呼了一口气,看着了眼远处下方乌压压不知道多少万人在观礼,扫视了宣德门外的人海,便不自觉躲闪了一下目光,才望向旁边的赵骏。
就看到大孙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赵祯不由得自信心大涨,忍不住给自己心中打气,将原本紧张的情绪给稳定下来。
原本礼部是建议拿张纸来宣读,但赵祯认为这样显得不好,所以这几天天天都在背台词。
虽说已是滚瓜烂熟,可见到这样的场面还是让人心惊。
好在赵祯曾经在笔记本里见过开国大典的风采,也曾经无数次在梦中幻想过自己站在城门楼上,俯瞰着下方众生,因此那种紧张感也慢慢地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兴奋。
他站到了台上,周围瞬间掌声雷动,下方远处百姓也同时山呼海啸的声音响起,各类掌声与欢呼声凝聚,形成了万民的海洋。
“官家,官家!”
“官家万岁,官家万岁。”
“大宋有官家,何其之幸事也。”
百姓们纷纷高喊。
赵祯十分感动,右手先是招手挥舞,一直等着呼声渐渐平息下来,才摸向麦克风道:“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至五代十国,方有炎宋兴,已有四百余载。”
“在这四百余载中,唐末风雨飘摇,五代十国各国征伐相斗,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各国军队给予百姓沉重的灾害,以至于宋初不得不严苛军队。”
“朕知道对军队严苛并不是一件好事,会让军队战力低下,不能御敌。但太祖太宗真宗他们又何尝不知道这一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只是五代十国给我们中华汉人造成的后果实在太大,不知道多少百姓被军队掳掠、残杀乃至于吃掉,百姓怕他们,太祖太宗和真宗也畏惧他们。”
“所以大宋初年,为御军而被迫令将兵分开,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以至于在宋初对外交战中,不能胜过外寇,而多有败绩。”
“朕自登基之后,便一直希望整顿军队,剔除军中蠹虫,坚持军队的日常训练,保证军队的供给,严苛军队的律令,提高军人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以此让军民同心同德。”
“朕希望的是,中华汉人有一支为百姓而战的军队。”
“希望的是大宋士兵刀刃永远对准他们的外敌,身后保护的永远是自己的百姓。”
“更希望军人能堂堂正正挺起腰杆,不再被人们称呼一声“贼配军”。”
“但朕知道最开始的时候不是时机,因为大宋的士兵在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