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后汉货币政策赞(3 / 5)

盛,再书华笺。

《水调歌头·后汉货币政策赞》

后汉货币事,金融哲思深。革新求稳,价值波动意难寻。洞察兴衰荣辱,权衡发展利弊,政策见真心。风云多变幻,史载鉴古今。

智慧存,谋略展,力千钧。经纶满腹,经济之道悟明津。货币影响深远,民生与之相关,稳定乃根本。盛世将重现,光耀满乾坤。

《卜算子·后汉货币政策叹》

货币事纷纭,哲思透迷津。后汉政策费心神,波动见本真。

兴衰有定数,利弊细权衡。金融风云变幻中,史河留遗痕。

诠释:

《沁园春·后汉货币政策颂》:这首词描绘了后汉货币政策的景象,强调了其在稳定与波动之间的探索,以及对兴衰的洞察,体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无限智慧。

《水调歌头·后汉货币政策赞》:此词回顾了后汉货币政策的发展,指出其在风云变幻中展现出的真心和力量,以及对经济和民生的重要影响,同时表达了对未来繁荣的期待。

《卜算子·后汉货币政策叹》:该词描述了后汉货币政策的复杂状况,以及在权衡利弊和面对兴衰时的感慨,凸显了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痕迹。

后汉(947年~950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四个政权,由刘知远建立,都城为汴州(今河南开封),共历两任帝王,历时四年。以下是关于后汉的详细介绍:

建立背景:后晋覆灭后中原大乱,开运四年(947年),时任后晋河东节度使的刘知远趁机在太原称帝,沿用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称天福十二年。六月,刘知远进入汴州建都,建元乾佑,设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帝王及统治:

刘知远:后汉创建者,出身沙陀族,家境贫寒,早年在后唐明宗李嗣源部下当兵卒。后晋高祖石敬瑭时为部将,曾两次搭救石敬瑭,因而获得信任。后晋建立后,凭借辅佐之功任职任检校司空、北京(今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等职,成为后晋重臣。天福七年(942年),石敬瑭病逝,刘知远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开运四年(947年)正月,后晋都城汴州被契丹攻占,刘知远派王峻前往契丹奉表投降,契丹皇帝赐他木拐。王峻回来后,认为契丹无法占据中原,于是同刘知远商议建国称帝。开运四年(947年)二月十二日,河东行军司马张彦威与文武将吏上表奏请刘知远称帝,刘知远先是谦让不应,群臣上表三次后终于答应,随后在太原举行登帝仪式,改开运四年为天福十二年,沿用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接着下诏禁止各地方为契丹搜刮钱财,慰劳保卫地方和武装反抗契丹的民众,处死境内契丹人,这一举动使晋朝旧臣纷纷投诚归附。次年三月,辽兵北撤。五月,刘知远出兵占领洛阳、汴州,收复后晋末年失陷的河南、河北诸州。契丹在中原人民抗击下退出,六月,刘知远进入汴州建都,改名为暠,将国号改为汉,改元乾佑。乾佑元年(948年)正月,刘知远病逝,时年54岁,谥曰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睿陵。

刘承佑:刘知远之子,后汉末代皇帝(948年 - 950年)。刘知远去世后,其子刘承佑继位,因其年幼,朝政被刘知远时期的重臣杨邠、史弘肇、郭威等所把持。他们仗着军功肆意妄为,歧视文臣,对刘承佑想下达的命令多加干预,为刘承佑不能容忍。乾佑元年(948年)三月,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今陕西宝鸡)节度使王景崇等三藩镇先后举兵造反,刘承佑派遣白文珂、郭从义、常思等分别讨伐,久战无果。刘承佑于是命郭威前去攻打,叛乱在乾佑二年(949年)被平定。乾佑三年(950年)十一月,刘承佑诛杀杨邠、史弘肇,又派人前去刺杀郭威。郭威得知后起兵反抗,击败后汉禁军,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