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闽国货币的奥秘(3 / 3)

权,先后定都于长乐府(今福建福州)、建州(今福建建瓯),享国三十六年。

闽国的发展历程较为曲折。王审知在位时,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重视发展经济和文化,使福建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他去世后,闽国内部陷入了长期的内乱和政治斗争。

闽国的政治制度基本承袭中原王朝,设有三省六部等机构。在经济上,闽国注重农业、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茶叶、陶瓷等产业较为发达。在文化方面,闽国重视教育,设立了学校和书院,培养了一批人才。

然而,闽国的内乱和政治斗争最终导致了其灭亡。945年,南唐趁闽国内乱之际出兵攻打,闽国灭亡。

闽国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在福建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福建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进步,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闽国的帝王主要有以下几位:

1. 闽太祖王审知:字信通,生于862年,卒于925年,是闽国的开国国君。他招贤纳士,治民练兵,割据福建,为闽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王审知与中原王朝维持着良好关系,在位期间选贤任能,轻徭薄役,让百姓休养生息。他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推动了冶炼业和造船业的发展。925年王审知去世,谥号忠懿王。933年,其次子王延钧称帝后,王审知被追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

2. 王延翰:王审知长子,字子逸。925年,王审知去世后王延翰继位。926年,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但仍向中原朝廷称臣。他轻视欺侮自己的兄弟,还无止境地选取民女充实后宫,且不听劝谏,与兄弟产生嫌隙。927年,王延钧起兵反叛,抓获并斩杀王延翰。

3. 闽惠宗王延钧:原名王延钧,后改名王璘,是王审知次子,闽国第三位国君,927年至935年在位,谥号齐肃明孝皇帝,庙号惠宗。927年,他弑兄自立。932年,王延钧向中原朝廷请封尚书令,未得应允后便断绝与朝廷的关系。933年,王延钧称帝。935年,王延钧被其子王继鹏杀害。

4. 闽康宗王继鹏:后改名王昶,王延钧长子,闽国第四位国君,在位时间为935年至939年,追谥为圣神英睿文明广武应道大弘孝皇帝,庙号康宗。935年,他发动政变,弑父称帝。王继鹏与父亲一样,十分宠信道士,兴建紫微宫,因费用不足,便卖官鬻爵,横征暴敛。他还因多次猜疑、发怒而诛杀宗室,欺侮大臣。939年,叛军焚烧皇宫,迎立王延羲称帝,王继鹏被杀害。

5. 闽景宗王延羲:后改名王曦,王审知之子,闽国第五位国君,939年至944年在位,谥号睿文广武明圣元德隆道大孝皇帝,庙号景宗。王继鹏在位时猜忌宗室,王延羲便装疯卖傻。称帝后,他改善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但王延羲荒淫奢侈,猜忌宗室。944年,王延羲遇刺身亡。

6. 朱文进:闽国君主。他发动叛乱,弑杀王延羲,篡权继位。取消帝号,向中原王朝称臣,被封闽国王。后受到王延政的讨伐,情势日渐窘迫。945年,遇刺身亡,在位312天。

7. 王延政:王审知之子,闽国末代国君。940年,王延曦派亲信监视王延政,随后双方爆发战争,开始了闽国内战。943年,王延政称帝,国号大殷。944年,王延曦部将弑君自称闽王,随后,王延曦的旧臣又杀闽王,迎立王延政,王延政便改殷国为闽国,称闽帝。945年,南唐趁闽国内乱,派兵攻打,王延政投降,闽国灭亡。946年,王延政被送往南唐都城金陵,不久去世,谥号恭懿王。

古籍货币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