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赞“元丰通宝”(3 / 3)
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这里苏轼提到的每日精打细算花的钱名为“元丰通宝”。神宗元丰年间(1078 - 1085 年)铸造和流通“元丰通宝”钱,材质有铜和铁两种,面值有小平、折二二等,书体有隶、行、篆书三种,可以互为对钱,版别多样。
王安石变法与元丰通宝的铸造:熙宁元年(1068 年),王安石在欧阳修的举荐下步入朝堂。熙宁二年(1069 年),王安石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政治变革,从熙宁二年到熙宁九年,均输、青苗、农田水利、方田均税等一系列新法不断推行。为了增加货币的流通量以达到“不加赋而国用足”,在推行新法的熙宁和元丰年间,政府大规模地铸造熙宁元宝和元丰通宝。熙宁七年到元丰八年每年铸钱量达五百万贯,堪称我国历史上铸钱最高峰。相传元丰通宝的钱文是苏东坡所书,故世人又称“东坡元丰”。
待续
古籍货币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