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容错或纵恶(1 / 1)
皇帝刘义隆听说,太子刘劭、始兴王刘濬在已故东阳公主府布下巫蛊阵法,诅咒自己早死,不怒反笑。 他首先下令处死陈庆国,将沈怀远、王鹦鹉监禁起来,并严敕申令:泄露此事者,斩杀全家。 同时,他派出大量内侍,悄悄在全城查找巫师严道育。 此时,严道育被刘濬藏在自己的王府里。 刘义隆对潘淑妃道:“太子在储君位置上待了快30年,于今想以巫蛊之法谋害朕,这与汉武帝晚期戾太子之事何其相似。朕不能学汉武帝,诛太子而损国运。” 潘淑妃不敢插话。 刘义隆接着叹道:“太子希望朕早些死,他继承大统。这也不难理解。可是虎头…朕对他可是有求必应啊,他怎么也掺和在这事里头呢?朕想不通!” 虎头是刘濬小名,还是刘义隆亲自起的。 潘淑妃赶紧跪下,以头叩地,道:“是罪妾的错。请皇上责罚。” 刘义隆拉起她,摇头道:“不关你事。但也不能留他在京城了,让他去…江州任刺史吧。” “谢皇上不杀虎头之恩。”潘淑妃又要跪下叩谢,被刘义隆制止了。 宋国的22个州中,就位置而言,扬州刺史排第一,江州刺史第二。 刘濬参与谋害皇帝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皇帝不杀他,只是让他离开京城,算是惩罚。 对皇子如此宽容的,除了刘义隆,也没谁了。 刘濬还能担任江州刺史这样重要的官职,连潘淑妃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也是刘义隆严令封锁太子等人谋逆消息的原因——他不想因这事闹得满城风雨、鸡飞狗跳。 但是,不杀皇子是一回事,储君之位是另一码事。 刘义隆也认为应该剥夺刘劭储君身份,另立太子。 他首先想找来商量这件大事的人,不是首宰徐湛之,也不是次宰江湛,而是前女婿、吏部侍郎王僧绰。 但王僧绰只是吏部侍郎,级别差了点。刘义隆于是下旨,升王僧绰为侍中。 侍中是皇帝身边谋臣,级别、地位都在各部首脑之上,相当于过去的副丞相。 琅琊王家发展到如今,也经历过挫折,家训中加了一条是“内敛外和”。 王僧绰堂兄王微得知王僧绰晋位,对他说:“僧绰,身为驸马都尉,公主新逝,你这权势过了。” 王僧绰于是觐见皇上,上表谢恩时,请辞朝廷职务,恳求皇上将自己外放广州刺史或吴郡太守。 但皇帝拒绝了他。 刘义隆让太监、侍卫、宫女全部退下,问王僧绰:“太子失德犯禁,如果说他不配君临天下,爱卿看哪位皇子才德堪为储君?” 王僧绰躬身行礼道:“回皇上,立储这等事,应由陛下一言以决,不须与臣子商量;如果皇上有了废太子之心,则应速废速立,不要犹豫;如果皇上拿不定主意,则应一切如常,太子尊严不容冒犯。皇上,北主拓跋焘、太子拓跋晃、新君拓跋余的教训犹在眼前啊!” 刘义隆叹道:“你的话很对。太子找巫师入宫诅咒朕早死,实在大逆不道,按说当斩。但太子做了30年储君,以前也没大错。庶人刚死不久,如果朕重惩太子,不好对天下人交代呀。” 刘义隆嘴里的庶人,就是前彭城王刘义康。 王僧绰听出皇帝不愿对儿子们下手的意思,于是道:“皇上既如此说,那依微臣之见,此事暂时也没张扬出去,那就先不理会吧。” 刘义隆立即道:“朕也觉得先观察观察,看看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