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征服巨大国家的需要面临的问题(2 / 3)
在1915-1917年间,用7万名德国与奥地利战俘,修筑摩尔曼斯克到列宁格勒的铁路(基洛夫铁路北段),并导致其中2万5千人死亡,这种仇恨更为直接的,促使小胡子,在北极圈附近发动攻势的原因。
并且除了镍矿的问题,从佩萨莫到瓦郎格海峡的希尔克内斯也只有不到50公里。
一旦苏联人占据这里,对于德国在整个东方的战线,都将是沉重的战略打击,苏联可以通过这里,切断德国在芬兰北部的运输生命线,并以此为基地,直插瑞典后门,或者威胁德国人在挪威的港口。
小胡子这一判断,十分准确,因为在1944年,苏联人确实这样做了,佩萨莫—希尔克内斯战役,作为一处规模明显小于其他战线反击的战役,也因为这一重要战略原因,位列十次斯大林突击之十。
因此负责这里战线的德军部队之一,“挪威山地军”军长迪特尔将军,收到的命令是,首先保护好佩萨莫地区的镍矿,以及其通向北冰洋的公路,然后再和芬兰军队汇合,攻击并切断摩尔曼斯克与列宁格勒之间的铁路线。
但是在如何执行这一任务上,小胡子与迪特尔将军的看法在最初并不相同。
对于小胡子来说,他希望迪特尔能在东方战役一开始,就立即进攻,用山地兵冲过这段,让小胡子感到危险的100公里,直接占领摩尔曼斯克,从而根除苏联人在这里的威胁。
但在更为熟悉当地地形与情况的迪特尔看来,摩尔曼斯克这个要塞城市外围是令人绝望的,不仅仅没有任何可靠道路,还遍布激流与湖泊。
这意味着在夏季,这里将遍布沼泽无法行动,而在冬季更是有零下五十摄氏度的低温形成的石漠荒原,几乎可以断绝一切军队的行动。
而如果要强行行动,以“挪威军”的力量是完全不足的,特别是在当前整个德军部队,都缺乏机动车辆的情况下,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
于是他向小胡子推销了另外一条战略,那就是主力保卫佩萨莫,然后在更南端切断摩尔曼斯克对外的铁路。
毕竟在摩尔曼斯克,相比运输艰难的德国人,背靠补给中心的苏联人,显然更具优势,而在摩尔曼斯克以南,切断苏联人漫长的,1360公里铁路线就显得容易多了。
但最终德军,却既没有采取小胡子冒险但绝对根治的方案,也没有采取迪特尔保守但同样有疗效的方案。
而是采取了一种糟糕的妥协疗法,这让“挪威”集团军司令,法尔肯霍斯特大将的最终计划,变成了含有三个基本独立攻击行动的“银狐”计划。
“挪威山地军”的两个师,从佩萨莫出发,攻击摩尔曼斯克。
第36山地军的两个师,经萨拉,进攻坎达拉克沙,以切断这里的铁路。
芬兰第3军的两个师,经克斯坚加,进攻洛乌希,同样切断这里的铁路。
…………
苏德战场最南端,以罗马尼亚为出发阵地的战场,虽然名义上划归南方集团军群,但却与南方集团军群主力的行动并不统一。
其中原因很复杂。
其一是,罗马尼亚作为德军进攻苏联最为积极的仆从国,在当时的实际统治者是以“廉洁”着称的安东奈斯库。
这位有着强烈反苏反俄倾向的独裁者,早在1941年1月14日,就在小胡子的山间别墅,同意了罗马尼亚将全力参与德军对苏联进攻。
并以此向小胡子换取了,包括布科维纳和比萨拉比亚在内的,直到第聂伯河的乌克兰领土的统治权。
(布科维纳与比萨拉比亚,是二战初期,罗马尼亚为了置身事外,而割让给苏联的,其情况类似于,苏芬战争中苏联向芬兰索取的列宁格勒北部地区。
此外罗马尼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