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的导火索(2 / 5)
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苦之中。他们被迫离开家园,四处流亡,寻求一丝生存的希望。社会动荡不安,国家的实力也因此如决堤之水,迅速衰竭。
然而,周幽王面对这一惨状,却选择了视而不见。他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来救灾济民,恢复生产,反而变本加厉地加重了对百姓的剥削。赋税日益繁重,劳役永无休止,百姓们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怨声载道。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社会的裂痕越来越深,国家的根基开始动摇。
在对外关系上,周幽王同样表现出了短视和鲁莽。他贸然发动了对西戎的战争,企图通过武力扩张来彰显自己的权威。但事与愿违,这场战争以周王朝的惨败告终。军队损失惨重,士气低落,周王朝的军事实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边疆的防御也变得岌岌可危。
就在这个国家危如累卵的时刻,有一位忠诚耿直的大臣名叫褒珦。他心怀国家,忧心如焚,看到周幽王的种种荒唐行为和国家的危难局势,勇敢地挺身而出,劝谏周幽王应当励精图治,关心百姓疾苦,重振朝纲,挽救周朝于危亡之中。然而,周幽王非但没有听取褒珦的忠言,反而认为他是在忤逆自己的权威,一怒之下将褒珦关押了起来。
继续阅读!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整整三年,这三年间,褒族人从未放弃过营救他的努力。他们深知周幽王喜好美色,正下令广征天下美女入宫,于是便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在褒城内四处寻找美女。最终,他们找到了一位姒姓女子。这位女子天生丽质,容貌绝美,但却性情冷淡。褒族人对她进行了精心的调教,教她唱歌跳舞,礼仪规范,并将她打扮得如同仙子下凡,为她起名为褒姒,然后将她献给了周幽王,希望以此来替褒珦赎罪。
周幽王见到褒姒的那一刻,瞬间被她的倾国倾城之貌所惊艳。他立刻将褒姒立为妃嫔,并深深地沉迷于她的美色之中,甚至连续三个月都不曾踏入申后的宫殿一步。与此同时,周幽王也信守承诺,释放了褒珦。
周幽王自从得到褒姒以后,对她的宠幸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为了满足褒姒的一切需求,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味地过起了荒淫奢侈的生活。然而,褒姒虽然拥有令人陶醉的美貌,却性格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她从未展露过笑容,仿佛心中藏着无尽的忧愁。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的开心一笑,不惜想尽一切办法,用尽各种手段,但褒姒始终终日不笑,宛如一座冰冷的雕像。
三、烽火戏诸侯的经过
周幽王为了能让褒姒展颜一笑,可谓绞尽脑汁,用尽了各种办法,然而始终未能如愿。就在他感到无比沮丧和无奈的时候,一个名叫虢石父的佞臣出现在他的身边。虢石父心怀叵测,善于阿谀奉承,为了讨好周幽王,他绞尽脑汁地想出了一个极其荒唐的主意,那就是利用烽火台来一试。
烽火,在古代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军事报警信号。它象征着战争的来临,国家的安危,百姓的生死。西周为了防备西北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一带精心修筑了二十多座烽火台。这些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有一座,形成了一道严密的防线。一旦犬戎来犯,首先发现敌情的哨兵会毫不犹豫地在台上点燃烽火。那熊熊燃烧的烽火,会迅速传递出危险的信号。邻近的烽火台看到后,也会相继点火,将警报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附近的诸侯那里。诸侯们一旦见到烽火燃起,就会明白京城告急、天子有难。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起兵勤王,率领自己的军队日夜兼程,赶来救驾。
虢石父的这个提议,简直是对国家安危的亵渎,对军事制度的肆意践踏。然而,昏庸无道的周幽王却被这个荒唐的建议所吸引,他被虢石父描绘的场景所迷惑,完全没有考虑到其中的严重后果。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褒姒的笑容,于是决定采纳这个建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