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的导火索(4 / 5)
,则被他册封为新的王后,褒姒所生的儿子伯服也被立为太子。周幽王的这一系列行为,不仅违背了礼法,更严重破坏了王室内部的稳定和秩序。
他还下令废去王后申氏的父亲申侯的爵位,并准备集结军队,出兵攻伐申侯。申侯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的愤怒犹如火山喷发一般不可遏制。他深知周幽王的昏庸无道已经无可救药,如果坐以待毙,不仅自己和家族将面临灭顶之灾,整个国家也将陷入更深的灾难之中。
于是,申侯决定先发制人,为了保卫自己和家族的尊严与安全,也为了拯救国家于危亡。他联合缯侯以及西北夷族犬戎的强大军队,于公元前 771 年气势汹汹地向镐京发起了进攻。
周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时,惊慌失措,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和镇定。他急忙命令烽火台点燃烽火,试图向诸侯们求救。然而,这一次,烽火虽然熊熊燃烧,但诸侯们却因为上次被周幽王无情地戏弄,已经不再相信这是真正的警报。他们对周幽王的求救信号置若罔闻,选择了观望和等待。
镐京的守兵们,平日里就对周幽王的昏庸统治心怀不满。将领们经常克扣粮饷,士兵们待遇微薄,士气低落。如今面对犬戎的强大攻势,他们更是毫无斗志。虽然勉强进行了一阵抵抗,但很快就一哄而散,纷纷逃离战场。犬戎的兵马如潮水般涌入镐京,瞬间占领了这座曾经繁华的都城。
周幽王带着褒姒、伯服,在一片混乱中仓皇从后门逃出,试图奔往骊山寻求暂时的庇护。然而,他们的逃亡之路充满了艰辛和危险。途中,周幽王再次命令点燃烽火,希望能够引来诸侯的救兵。但他的希望再次落空,诸侯们依然没有前来救援。犬戎兵紧紧追逼,毫不留情。周幽王的左右随从在一路上纷纷逃散,最后只剩下一百余人紧紧跟随在他身边,逃进了骊宫。
周幽王在绝望中采纳了臣下的建议,下令放火焚烧前宫门,试图以此迷惑犬戎兵,为自己和褒姒、伯服争取逃跑的时间。然而,他的计策并没有奏效。犬戎兵很快识破了他的计谋,从后宫门攻入。一阵激烈的厮杀之后,周幽王、褒姒和伯服三人被犬戎兵重重包围。他们早已被吓得瘫软在车中,毫无反抗之力。最终,周幽王被当场砍死,伯服也未能幸免,褒姒则被犬戎兵掳走(一说被杀)。
至此,曾经辉煌一时的西周王朝在这场血腥的战乱中宣告灭亡。一个时代的落幕,伴随着无尽的悲哀和叹息,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警示。
六、后续影响与教训
犬戎的铁蹄踏破镐京,周幽王在这场战乱中身首异处,繁华的西周都城化作一片废墟。然而,历史的车轮并未就此停滞。在这场浩劫之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诸侯共同拥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为天子,于公元前 770 年在申(今河南南阳北)即位,此即周平王。
曾经的镐京,历经战火的蹂躏,已满目疮痍,不再适合作为周王室的都城。而周朝西边的大片土地,也已被犬戎等外族势力所侵占,周王室的统治范围大幅缩水,实力锐减。周平王深知,镐京已难以抵御外敌的再次入侵,更无法支撑周王室重振昔日的辉煌。
于是,在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率领王室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在郑国、晋国等诸侯国的辅助下,周平王在洛邑重新建立了政权,东周的历史由此拉开帷幕。然而,这一东迁之举,标志着周王室的权威和实力已一落千丈。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落,宛如落日余晖,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而诸侯们的势力则如新星崛起,日益强大。各诸侯国之间不再像过去那样对周王室唯命是从,而是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资源,互相兼并,战争频繁,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动荡不安但又充满变革的春秋战国时期。
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