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六章 另辟蹊径(2 / 3)

短时间肯定聚集不了两万五千兵马,这其中肯定有一部分是民团充数,清军民团没有军饷,其战斗力参差不齐,总体水平跟我们民兵不相上下。”

“顾飞熊乃是浙江诸暨人,这个人勇武有之,智谋不足,卑职觉得他会仗着自己的兵力直接杀来。倒是张从龙老成持重,王懿德让其为偏师,估计是为了弥补顾飞熊的不足。”

王资雨在总督府做了多年幕僚,对福建的官场可谓是了如指掌。

“这个王懿德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他是个知人善任的。”董良微微一笑。

“是的,王懿德确实比较务实,而且此人不贪。”王资雨道,不贪原本是对官员最基本的要求,现在却成为了少见的美德。

“我们的军队,到哪里了?”董良转向赵烈文问道。

各军的情况都会在赵烈文手中汇总。

“元首,中路的三支队已经到了仙游,右路的五六支队到了兴化府黄石镇。左路七八支队已到延平府。”赵烈文报告道。

炮兵大队因为速度慢于教导队跟在董良的身边。

董良在脑海中飞速运转。

“清军看样子是想要在兴化府与我们决战。”董良道。

“元首,我们要不将西路军给调回来吧。”王资雨道。

“西路军是要回来,不过不是为了与清军在兴化府决战。”

董良现在掌握了主动权,怎么可能按照清军的节奏去做呢?

赵烈文的脑子在飞速地运转,生怕自己跟不上董良的节奏。

一路上王资雨给董良提了不少有用的建议,甚至还单枪匹马说降了惠安县。

这给赵烈文带来了一些竞争压力,也激起了赵烈文的斗志。

“元首准备另辟蹊径?”

董良的话中意思,很明显就是不准备走寻常路了。

“跟清军在兴化决战,我军确实有胜算,但是我们击败了清军,他们可以向北退,王懿德在福州很快又会招募到军队,他甚至可以从浙江调兵,现在第二舰队北上,我们没有兵马去威胁浙江。”

“那么我们北上就得闯开王懿德设置的一道道关隘。”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新兵不耐苦战,我军有八成都是新兵。”

董良叹了一口气:“唉,华族还是根基太浅啊。”

刚才孙延平说的不错,要想减少伤亡就要尽快结束乱世,要是董良现在有几十万训练有素的护卫军将士,他一定毫不犹豫地拿下整个南方,甚至是直下京城。

但是,他手中真正核心的护卫军只有不到万人,而且按照董良的标准,根本就算不上训练有素啊。

他希望护卫军是一支有文化、有思想,意志坚定,战技娴熟的军队。

而现在的护卫军完全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另外,后勤补给也限制了护卫军的扩张和进军。

像是西路进军延平府的护卫军,就已经有些后勤不济了。

董良要尽量沿海行动,就是方便通过海上进行补给。

虽然在漳州泉州缴获不少,还是有一部分后勤补给需要从东番岛运来。

“惠甫,浙闽之间有哪些重要的关隘?”

这个问题对赵烈文来说再简单不过了,不要说浙闽之间,全国各地的关隘,只要是书上有记载的都在赵烈文的脑子中。

“回元首,浙江进入福建主要有两条通道,一是浙西江山仙霞岭经二十八都镇进入福建南平浦城,另外一条就是经过平阳通福门过分水关进入福建福鼎。仙霞关在西,西边还连接江西,分水关在东,东面有海防蒲门所。”

赵烈文说完,几人基本上已经明白董良的用意了。

“惠甫,你留下来统军如何?我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