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七章 福将(2 / 3)

好的方式。

为了保证师资力量,华族建立了不少的师范学校。

安平师范学校就是目前华族最大的一所师范学堂。

这里会组织考试招募那些有一定基础的读书人,然后再进行专业培训。

快则几个月,慢则一两年时间就能够派出去担任教师。

而董良也给了政策,将教师纳入了华族的官员体系。

让他们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这些都有你林岳的一份功劳。”董良笑着拍了拍林岳的肩膀说道。

以前的林岳也是一个莽汉。但是自从董良用蛆虫将他腿上的伤治好了之后,他就变得稳重起来。

后来在那霸又历练的一段时间,让他更加的成熟。

此后,董良就一直将华族的退路交给林岳来看守。

被董良表扬,林岳还有些不好意思:“元首,我林岳就是一块砖头,哪里需要我,我就放在哪里。”

林岳借用军中文化教育常用的一句话说道。

送走了林岳,时间已经不早,但是还没有到董良休息的时候。

傅善祥这段时间跟着董良见识到了很多东西。

她见到一个个新建立的村庄,华族叫生产大队。

这样的称呼有些像是军队,生产大队的大队长是由华族的行政公署任命。

负责组织队员生产和上交公粮。

华族取消了农民的货币税收,这是一项良政。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农民的大多数收入都来自粮食生产。

但是粮食的定价权在商人的手中。

农民要卖了粮再交税,这样就受到了两次盘剥。

她在生产大队看到用白色石灰在墙上写的标语“包产到户,营收自负,上交官府的,留足大队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这样就能够给百姓更加稳定预期,大家劳动的积极性自然高。

生产大队还有一个功能就是组织队员在农闲的时候维护本村的道路和水利设施。

要是官府组织的大型工程,则需要采用雇佣的形式。

华族对基层的控制能力非常强。

她总是不自觉地将这一制度与太平军的男女分馆制度进行对比。

很显然,华族的这种制度更加的人性、自由。

同样能够达到快速动员的效果。

要知道华族在每个生产大队都建立了民兵中队。

华族现在治下的人口将近一万万,从理论上来说,董良就是拉出上千万的军队都有可能。

董良在东番岛做调研,跟在他身后的傅善祥也在调研。

她更加深入地认识了华族。

本来她只以为华族的武力强大,武器先进。

没想到华族最强大的竟然是制度。

对了,就是制度。

这一套从下到上,高效运转的制度,让华族能够迅速地获得战争所需要的资源和兵源。

“元首,北圻详细的战斗报告已经出来了。”傅善祥拿着一摞材料走到了董良的跟前。

占领河内的消息之前就已经发过来了。

现在来的是作战报告,里面涉及到论功行赏。

考功部已经都拟订好了名单,包括一些主要立功人员的事迹材料。

这些都需要董良亲自拍板决定。

董良从傅善祥手中接过报告的瞬间,看出傅善祥的表情似乎是有话要说。

这个女人是个喜欢思考的,也喜欢问问题。

前几天带她出去考察,每次回程的时候都要回答她很多问题。

不过董良要先看报告,傅善祥只能先忍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