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四章 彭玉麟(2 / 3)
战中崭露头角,受到协将的重视。
战后,彭玉麟被拔补为“临武营外委”,赏戴蓝翎。但他辞拒封赏,选择去耒阳朋友经营的当铺,做了管账先生。
由此可见,彭玉磷有很高的心气,他也并非是满清的死忠。他随军作战,一为自己的生计,二为保卫乡里。
此时的起义军,很多确实是乱匪,他们会做出危害乡里的事情。作为衡州人,彭玉磷与很多湘人一般想要保护自己的乡里不受兵灾。
咸丰二年,彭玉麟的母亲去逝,他在家为母丁忧,曾国藩得知其才能,请其出山,为湘军做事,彭玉磷同意。他在衡州与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铸造火炮,制造大船,制船制营制章程。
咸丰四年,也就是今年年初,湘军衡州船厂毕工。是时,湘军水师初具规模,有湘勇五干人,被编为十营,其中在湘潭的有四营,以褚汝航、夏銮等为营官;在衡州的有六营,以彭玉麟、杨岳斌等为营官。当时其余九营多为武员,奏事都要倚仗彭玉麟,于是彭玉麟成为了实际上的水师领导者,“草创规制多所赞画”。
后世都说彭玉磷是湘军水师的缔造者,同时满清海军也是湘军水师演变而来,所以说彭玉麟也算是满清水师的创始人,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奠基人。
继续阅读
其实,彭玉磷不过是擅长做事,他并没有专门学习过海军知识。营造战船的条目不过都是从书上学得。
但是他督造的战船,结构坚固,样式统一,还有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战船。比那些野路子要强多了。
然而跟班算不上什么海军,只能算是老式的水军。
不久后,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督湘军水师、陆师共计一万七干余人,自衡州启程,开始北伐。
不久后,太平军石祥祯部击败曾国藩湘军,再占岳州,湘军水师往长沙撤退。
与此同时,太平军林绍璋部攻占了湘潭,长沙也被围困,湘军大本营被威胁。
曾国藩召集诸营官议战守,推彭玉麟决策。彭玉麟支持左宗棠的观点,力主以主力攻打湘潭。
按照彭玉麟的规划,曾国藩派褚汝航领湘军水师五营驰赴湘潭,助塔齐布所率陆师攻打西征军。
但他违背彭玉麟事先的规划,自督战船四十艘、陆勇八百,合乡团进攻靖港太平军,水陆俱败。
曾国藩羞愤投水自杀,左右援救以出。
不过就在靖港兵败的同日,彭玉麟分领的一营水师进至近湘潭十里,侦知塔齐布陆师已大胜,于是相约水陆循城进攻,尽焚太平军辎重。
城中守军仓卒无计而弃城逃跑。湘军一举收复湘潭,不仅解了长沙之围,且使曾国藩重新拾回东征的信心。
这是湘军出师以来的首次告捷,使交战双方的攻守态势从此开始改变。
此战后来被李秀成指斥为“林绍璋在湘潭全军败尽”,是天朝十误之一。
这是彭玉麟的军事才能、胆识谋略的初露锋芒,他被朝廷叙功任为知县。
六月,彭玉麟等率水师再攻岳州,太平军据守南津抵御。彭玉麟与杨岳斌分别埋伏在君山、雷公湖,派小舟引诱太平军船队出战,然后伏兵四起,击毁太平军船只一百余艘,并多次击退其反攻。
之后,湘军水师对擂鼓台发起进攻,彭玉麟与杨岳斌各自乘着舢板冲入数量上远超于己的太平军船队,烧其坐船,迫使太平军救援坐船,被湘军击败。
此役中,彭玉麟手指受伤,流出的血染红了襟袖,军中都认可他与杨岳斌的勇敢谋略。
随后,总兵陈辉龙等率广东水师等新军抵达,军容强盛,彭玉麟“偕诸营从观战”。太平军韦俊等部反攻岳州,陈辉龙、褚汝航、夏銮等率湘军水师下驶抵御,轻敌中伏。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