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五章 立场问题(2 / 3)
作包括原本各个府邸的奴婢。共计有人口2十1万5千4百口,城内的房舍也统计好了,共计十5万间左右,商铺有5千余套。其中天王府准备改造之后,作为华族政府的新驻地。另外几座王府预计移交给学部用来建设书院。无主的商铺我们准备进行拍卖,我已经联系了沪上商会的人,苏湖和沪上的商团会来参加竞拍,竞拍的收入将作为南京城的重建资金……”
徐鼎康说的话似乎是没毛病,非常符合华族的办事风格,能够用商业手段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政府出钱?
“徐鼎康,你稍微停1下。这次招标只有苏湖和上海商会参加吗?”董良突然间打断了徐鼎康。
“元首,是这样的,目前报名参加的只有这两地的商人。”徐鼎康说道,他的表面上镇定,实际上内心有些紧张。
这次招标时间比较短,他暂时才通知到了这两地。
这里面他是有私心的,苏湖地区的商人给了他非常大的支持。
南京城至少在未来的1段时间内会作为华族的都城。
不管是安平还是福州都不是华族的都城,事实上华族还没有确定过都城。
但是南京城有很大的潜力作为未来的华族都城。
首先这里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乃是6朝古都。
其次,这里在位置上能够兼顾内6,还能勾通海洋。
华族乃是以海立国,都城应该有连通大海的港口。南京城在各方面都符合条件。
再者,南京城可以控制整个长江流域,这条线上乃是华族此时的精华所在。
以前的王朝喜欢在北方立国,因为北方的民风彪悍,中原地区乃是华夏人口和经济的中心。
但是明清之后,海贸兴盛,经济中心早就已经转移到了南方。
南方的人口更是超过北方。
所以将都城放在南京有很大的优势。
都城的作用应该是方便控制基本盘。只要搞清楚华族的基本盘是什么,就能够猜到董良将在什么地方建都。
如果有1座现成的大型城市,自然是比新建1座都城要划算。
新建都城只适用于国家发展到1定程度,想要通过政治中心带动1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现在华族初立,手中的资源本就不多,自然不可能新建1座都城。
南京城内有大量新建的建筑群,天王府和东王府都是可以住上几千人的大型府邸。
这样的地方丢弃了简直浪费。
华族目前的总部福州,主要的衙门都在满城,随着人员的增多,各个衙门都显得非常拥挤。
而满城内最大的建筑给了董良作为元首府,剩下的大都是民房,采光和规模都不行。
徐鼎康作为南京城的行政总长,自然是希望苏湖地区和上海的商人参与到南京城的重建中来。
这是1件双赢的事情,因为在这里的任何投资将来都有很大可能性获得更大的回报。
而由这些熟悉的商人来投资,徐鼎康管理起来也更加的容易。
董良却知道财阀发展到1定程度之后对政治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后世的很多国家都是被财阀幕后掌控的。
想要打破这1点,也不是没有办法。
比如董良现在做的,将华族官府变成最大的财阀。
将主要的,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掌控到官府的手中。
另外还有1个办法,就是搞机会均等,让商人们之间能够公平竞争,防止1家独大。
等到社会发展到1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搞反垄断,通过国家调控,避免大型财阀的出现。
徐鼎康以为自己做的隐蔽,没想到1下子就被董良发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