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五章 钢铁工业(3 / 4)

但是到了华族这里,他们就全都成了宝贝旮瘩。

刘铁良不仅仅是广州铁厂的技术主管,还负责位于岛上的钢铁实验室。

“那你们现在生产的无缝钢管的成品率是多少?”

董良不喜欢听溢美之词,他更在意实实在在的数据。

“元首,已经可以达到百分五十二。

我们上次锻造出了一根350mm口径的钢管,加工成炮管之后,成功经受住了新式炮弹的试射。”

所谓的新式炮弹就是用无烟火药作为发射药的炮弹。

这种炮弹的初速高,射程更远,但是发射时的膛压更大,老式火炮根本就无法承受。

这就对钢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高质量的炮管套筒。

而广州铁厂在这一点上后来居上,其生产的无缝钢管,连马尾铁厂都比不上。

不过这些钢管要运送到马尾铁厂进一步加工,在多层炮管处理和刻画膛线方面,马尾船厂的经验更加丰富。

董良知道转炉的基本原理,即将空气或者氧气吹入炼钢炉内,将炉内的杂质和碳氧化物进一步排除。

这种工艺过两年会被英国人申请专利,但是其实已经有人在秘密使用了。

只是出于技术保密的原因,到现在都还没有公开。

现在华族将这一技术运用到炼钢领域,并不算是什么超前技术。

而广州铁厂生产出来的钢材之所以有更高的性能,完全是因为石碌铁矿的铁矿石中伴生少量的锰矿。

因此广州铁厂生产的这种钢其实是锰钢,但是还不算是高锰钢。

1883年年23岁的英国冶金家哈德菲尔德获得了高锰钢的专利。

而真正的高锰钢,含锰量应该在百分之十三左右。

“铁良,你们生产钢材的工艺与马尾铁厂完全相同,但是你们加工的炮管更加的结实有韧性,这其中的原因才是你应该探究的东西。

发现了这个问题的原因,你才算是打开炼钢业新的大门。”

董良拍着刘铁良的肩膀说道。

这个动作一般都是前辈对晚辈做的。

董良的年纪比刘铁良小多了,但是他却有资格这么做。

因为刘铁良在心中将董良当作自己的老师。

他以前研究的是古法炼钢,古代的技艺再高超,也做不到现在这样大规模生产。

现在的转炉一次可以生产几十吨的钢铁。

一座钢铁厂的产量就能够超过过去全国的产量。

刘铁良以前是连想都不敢想。

“元首,我明白您的意思,我们在石碌铁矿中发现了灰色软锰矿。

不过我觉得光是锰的话,做不到现在这样的效果,一定还有别的东西。”

刘铁良说的是镍矿。

而中国是一个缺少镍的国家。

在历史上,咱们就因为镍而生产不出高质量的炮管。

“那你们可以确定两个新的研究方向,一个是锰钢的作用,要通过实验确定锰在这种钢铁中的加入比例,另外一个就是将这种新的金属给找出来。

办法是现成的,不用我来教你们了吧。”

金属的提取冶炼也算是化学工业,在化学领域没有什么捷径,很多东西都需要通过实验来达到。

而实验不能抄近路,顶多就是改进一下实验的方法。

“元首请放心,我们广铁一定不辱使命。”

华族的钢铁工业扩展的非常快。

因为董良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钢铁产量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很多领域——修铁路、建桥梁、盖楼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