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5 皇太极与大玉儿】(3 / 5)
般羞辱的屈辱经历。 努尔哈赤听后大怒,满口答应蜚悠的投奔请求,并命令几名将领率领三千兵马即刻赶至蜚悠城收服部众。 布占泰获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派出万余兵马进行截击。 当时大雪纷飞,努尔哈赤的军队分兵保护投奔的部民后,由二百精兵与乌拉军先锋在乌碣岩展开厮杀,随后出其不意地由每支五百多人的两支部队从两翼进行包抄夹击,致使乌拉军阵脚大乱,一败涂地。 不久之后,努尔哈赤命令褚英、代善等率领五千兵马再攻乌拉的宜罕山城,大获全胜。 同年十二月,努尔哈赤在严冬的寒风中率领五子莽古尔泰和八子皇太极亲征乌拉,一路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连克河西六城后,不多时日便兵临乌拉城下。 布占泰见努尔哈赤声势浩大,自己难以抵御,只得乞和。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正月,努尔哈赤找了个背盟的理由,率三万大军浩浩荡荡打往乌拉。 努尔哈赤军攻城拔寨,连下三城。 上次吃了亏的布占泰已经进行了全面准备,率军三万驻守伏尔哈城,与努尔哈赤进行大决战,结果天不助布占泰,乌拉兵败如山倒,损兵两万余人。 努尔哈赤率领的建州军马不停蹄直奔乌拉城,用土包抛到乌拉城墙下,使土包与城墙高度平齐,建州军踏着土包如履平地登城而入。 布占泰见大势已去,不得不抛下子民家室单骑投奔叶赫逃亡而去,乌拉由此坠入灭亡的深渊。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努尔哈赤先后三次向叶赫索要布占泰,但叶赫自以为兵精将广,对努尔哈赤不予理睬。 九月,怒不可遏的努尔哈赤亲自率领四万大军攻打叶赫,发誓要一举荡平叶赫。 连年征战的建州军兵锋强劲,一路攻城拔寨,兵锋直逼叶赫的东西二城。 叶赫见努尔哈赤兵力强大,自己独自难以招架,便立即向明朝求援,获得明朝救兵千人带着当时先进的火器进驻叶赫帮助防守。 努尔哈赤忌惮明朝火器的威力,便焚烧掉叶赫子民的庐舍之后,携带叶赫的降民返回建州。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七月,努尔哈赤乘叶赫与蒙古联姻之机,发兵三千,准备荡平叶赫,但由于明廷的再次干涉,再加上自己准备不足,一时之间难以组织大规模的进攻,只好息兵罢战,等待更好的时机出现。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连年征战攻城略地无数之后在赫图阿拉建立“大金”(后金),凭百战成神而成为大汗,定年号为天命,以此宣城自己称汗为天命所归。 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攻占了大部分女真部落,势力范围已非昔日可比,但这一巨变并未引起大明的足够重视,此时的大明对努尔哈赤的野心还不以为然,还以为努尔哈赤不过是北方的一只听话的小绵羊而已。 天命三年,1618年4月13日,努尔哈赤在盛京举行了规模盛大的誓师大会,然后率步骑2万向明朝边境发起以复仇为借口的大规模进攻,开启了征讨明朝的浴血攻伐之路。 抚顺等地的接连失陷,这才让不以为然的明神宗感到事态严重,认识到努尔哈赤已经对大明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这才决定出兵辽东,希望荡平后金。 但由于当时的大明已经积贫积弱良久,一时难以征集足够的粮饷,所以,虽然多半援军到达沈阳,但却出现了士卒争相逃亡的不利局面、再加上将帅互相扯皮不休,致使进攻无疾而终。 天命四年,1619年二月,大明抵达辽东的援军逐渐达到8万余人,加上叶赫兵、朝鲜兵1万多人,分兵四路大举围剿后金,终于迈出了荡平后金的步伐。 但将十万兵马分兵四路,为大决战埋下了祸根。 努尔哈赤闻讯后,在吉林崖筑城屯兵,严阵以待。 四路明军出动之前,作战企图就被后金刺探得知。 老谋深算的努尔哈赤临危不惧,决定集中优势兵力、逐路击破各路明军。 二月二十九日,努尔哈赤乘其他几路明军进展迟缓还未到达的良机,集中八旗优势兵力,迎击孤军深入的明西路杜松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