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3 通婚】(3 / 3)

似乎挺喜欢女人,而且心软,稍一接触就能动心。  至于政治层面的影响,吴雪霞觉得没什么,即便有一些影响,影响也不大,而且这些是总裁自己需要考虑的事情,她并不方便给意见。  这时候不光汉人那边没有满汉不能通婚的说法,满人那边也是没有的。  满汉不通婚,那是以后清朝做大了,开始牛气了。  现在满人能嫁到汉人这边,还会觉得很不错!  要是嫁到好人家,甚至还会喜悦。  严格来说,以后的满汉不能通婚是指旗民不结亲,是满族的旗制,祖制或祖训,后来渐渐成了全族人的定规,而并非大清律的一条。  尽管没有律令方面的严格规定,但满族人几百年来基本遵守这条定规。  自女真建国以来,历史记载的满汉通婚的例子很少。  但其间也有一些例外。  在原本的历史中。  顺治五年,1648年,摄政王多尔衮告谕礼部“方今天下一家,满汉官民皆朕臣子,欲其各相亲睦,莫若使之缔结婚姻,自后满汉官民有欲联姻好者,听之”。  可是,几天之后,多尔衮对于满汉通婚作了进一步规定凡希望嫁给汉人的满族官员之女需呈明户部,登记户口;希望嫁给满人的汉族官员之女也需报户部登记;非官员家妇女许配满人听其自便,无须报部。并告诫满人务必合法结婚,除了正式的妻子,不许另占汉族妇女。  这个通婚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官家子女要通婚必须要申报,并非自由通婚。  民间虽开了绿灯,但真正照此执行的人很少。  主要是因为满汉通婚的最大阻力来自于满族八旗,而非汉人。  大规模的满汉通婚有可能会导致八旗制度的崩溃,会导致八旗旗民特权的最终丧失。  祖训、旗制也总是和全族利益挂钩的。  满汉通婚的倡议在多尔衮生前很难推广开来,基本上名存实亡。  两年后,多尔衮出猎时死于途中。  多尔衮死后受到清算,他被追夺了生前的名誉和爵位。  当年满汉通婚的倡议也随之成为多尔衮的大逆罪状之一。  至于后来鳌拜等四位顾命大臣辅佐年幼的康熙皇帝期间,政治上更加趋向保守,朝野刮起一股恢复八旗祖宗旧制的风气。  已趋缓和的满汉关系再度紧张,满汉不得通婚更是成为天条,满人汉人都不得违反,违者严惩。  乾隆年间有一个“曲线通婚”的故事,这就是乾隆嫁女的故事。  乾隆把自己的女儿过继给大臣于敏中,于是公主就变成了汉家女。  然后乾隆把女儿嫁给孔子第七十二代嫡孙衍圣公孔宪培。这样就没有违反“满汉不通婚”的祖制。  不过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待议。  韦宝是知道这个故事的,“格格可否过继给蒙古哪个贵族,这样的话,不是满人的身份,就不会太过敏感了。”  “怎么?我们满人的身份辱没了你吗?大汗的亲生女儿,我大金国的格格,配不上你吗?”代善忍不住发火了。  就算谈判不成,代善也受不了这口气,受不了大金国的格格受到侮辱。  “贝勒不要误会,我没有这个意思。”韦宝赶紧道“我提出这个请求,主要是出于我的政治仕途考虑。我想好了不与你们再起纠纷,便会信守承诺,相信你们也能体谅我的难处。”  “这条可以,我可以对我父汗说的。”聪古伦格格并不觉得这算多大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