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梦生梦灭(1 / 4)
与张兰芳的接触,让李一峰一下子迷失了自我。
接下去的两个月中,可想而知,李一峰象一匹野马,无人笼疆,跑马溜溜,从而失去了奔腾的主方向。
这段时间里,他仍然天天去那个培训班。他已经怀疑那个培训老师,连什么是美术考试都不知道的。
他根本没有,或者说南能,系统地针对考试,对一峰进行培训。
除了教有限的素描,白描外,他连西洋画的油画,也跟一峰一样,估计一窍不通。
李一峰一方面在培训班里混学费,因为学费缴了退不进来。另一方面,他想尽办法打听怎么样画油画和国画。
来不及实样实地的操作了,就只能买理论书来研读。
偶尔一次在江边看到有个人,架着画架在画风景画时,他就整天地陪在那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知道的人边上,靠甜蜜的两片嘴皮子,尽可能多的请教有关美术考试方面的问题。
可人家是来画画的呀!又不是来教画画的。
一峰见那人来了两次后,再也不见露脸,知道肯定是受不了自己甜蜜的骚扰,避自己了。
一峰真的说不出的沮丧。没奈何,他就自己买来画笔颜料,站在那人作画过的地方,对着那人的风景,比划自己的油画,进行自我强化训练。
李一峰这样茫然的刻苦地努力着,就是义无反顾的做着成为画家的梦。为了自己的理想,他不肯放弃。
他一边这样坚持着,一边思想着高中的女同学叶知秋。
想到情深时,心中隐隐作痛。
于是就接二连三地给她写信。两个月中,全部写了十六封信给她。
他在信中向叶知秋告知了他目前的状况和处境。
他向她倾诉了自己的苦闷,倾诉着自己的压抑。但苦闷也好,压抑也罢,一峰说他不会忘记自己的初心,那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然其身。
他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在信中,他说他对改革开放充满着强烈的期待。他相信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强大,民族的振兴,一定指日可待。
他告诉叶知秋,不管怎样,他一定会至死不渝的爱自己的祖国,就好象至死不渝的爱她一样,爱自己的母亲一样!
他告诉叶知秋,他热爱党,迫切希望加入党组织。放眼全球,这样一心为民的的政党绝无仅有,自己必将一生追随。
他写适者生存。认为只有努力改变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才能立足在这世上,否则,无用之人必遭淘汰。
他告诉叶知秋,自己离开煤气灶厂的原因。指出改革开放中,个体老板和员工之间的矛盾。认为只要上面有决心,这一矛盾迟早会解决。
他对自己眼下不能挣钱表示并不急。
他告诉她自己绝不放弃人生的理想。说人没有理想,没有信仰,无异于行尸走肉;民族没有信仰,必将是一盘散沙。
他写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个人看法。
他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社会改革,所带来的个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指出富的已经在天,穷的还在地下,和社会上出现的种种现象;公正与不公正,公平与不公平,认为这都是很正常很正常的。正因为不公平,才会推动礼会发展
告诉她凡事都要辩证地看问题,要抓问题的本质,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什么是表象?什么是本质?一峰他承认自己也不全懂,只能说社会上不公平的现象就是表象。比方说谁家因为谁有权,什么都不用排队啊;同样亲人犯了错,罚款不一样啊!等等。而本质是广大老百姓衣食无忧了,讨饭的没了,进出方便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了等等等等。
他告诉叶知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