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梦生梦灭(2 / 4)
凡事都有正反两面,象一块硬币,要洞察正反面。他还用鸦片来举例说明,说这毒害华人百年的东西,其实也有利人的一面。关键是要有度。
他坚信只要每个人都勤勤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一定都会有收获的。
他鼓励叶知秋,要有一技之长。同时也鼓励自己,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目标,相信自己的选择。
他把自己眼下的情况告诉了她,他承认,凭眼前他所掌握的绘画技术,如果选择素描白描和中国画中的水墨画,他自信还是有希望的。他表露了对这样的培训体制的不满。等等等等。
但李一峰所有寄出去的信,均如第一封一样,泥牛入海,毫无反应。
李一峰迷茫了。他心里清楚,自己的那十六封信,洋洋洒洒的写了许多,其实也是怕自己这样子下去不行,所以他以此来激励自己奋发向上,不可沉迷于享乐。
但李一峰一个二十郎当岁的青春男孩,没有人管制,没有人监督的,靠自己的自觉自律,要想在温柔乡中完全觉醒,真的谈何容易啊?
就算是一个身心都成熟的人,在没有人管控,监督的前提下,要做到洁身自好,也谈何容易啊?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谁不知道啊?
继续阅读!
所以李一峰他一方面沉沦在美妙现实之中;一方面陷入对叶知秋的相思煎熬的痛苦之中。一方面咬牙切齿地想改变这现状,一方面又贪图享乐,安稳现状,用大多数人的行为来宽慰自己。
甚至用心中最崇拜的李白的诗句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来为自己的荒唐行为找注脚。
所以他一会儿飘飘欲仙,物我两忘;一会儿后悔难挡,倍受煎熬。
房间里的一切,已被偷偷置换一新,单身小伙的房门,成天关着的,倒是无人察觉得出。
两个月时间飞快溜走,李一峰除路费外,一切就绪,准备去考美术专业。
张兰芳倒是有情义的,在李一峰临别时,给一峰五百元钞票。
李一峰得到她的五百元钱,无疑是雪中得炭,心中感激万分。
虽说最后李一峰进美校又成泡影,这中间或多或少有张兰芳的一丝因素,但一峰对她从无怨言。
从别君后,再无谋面。
也不知对方好坏,但却是对她心存感激,一生铭记。
这两个月,是一峰一生都忘不了的梦。
李一峰先到杭州,在文三路住了一夜。
打听到自己的专业适合去景德镇考,就连忙乘火车,三转四回到了目的地,正巧赶上第二天开始,考石膏像素描。
李一峰信心满满,两个钟头的素描,李一峰把石膏头像画得活灵活现。
别的考生早已交了画卷离了场,只有李一峰还在那里,他还想精益求精,精雕细琢。
美术院校招生考试的纪律,相对比较宽松。
这种考试,把石膏雕像屋子中间齐身摆放,用自然光线照着,考生们四圈团团散坐,从各人自己的角度去把它素描下来。各考生之间相隔不远,只要你不挡住别人的眼光,不要交头接耳外,你或站或坐都随意。
督考老师见别的考生都离开了,就站在一峰身后,露惊讶神色,不住赞许着点点头,又不住轻轻地摇摇头叹息。
李一峰莫名其妙,见左右已无他人,就大着胆子问老师,您这是什么意思?
那老师提了几个问题,连呼可惜。
他问一峰连最最基本的素描要领是什么,一峰都一脸茫然。
那老师说一峰的画,相当的象了。
但问一峰,最象的画,有照相拍出来象吗?
绘画要的是翏翏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