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想法(3 / 4)

钻到她的工作室里研究时装去了。蒲素就觉得童蕾这个姑娘,看上去很前卫很时尚,其实却是个很正派的妹子。

起码对他没邪念,表现的很正常,心底坦坦荡荡。这里用“邪念”这词,并不是说蒲素臭美。而是同类人看同类人是最准的。他为什么敢和余青那么大胆?因为心里有数,早就确认过眼神。

而童蕾完看不出来,就是孙莉的同学这个身份,非常的磊落。

蒲素在楼下看着老蒲换了鸟食,老蒲去看新闻联播了,蒲素在沙发上看报纸,过一会韦东来找他了。

原来韦东又在机场附近找了个工作。原来他认识的一个东航吨控室的大哥,刑满释放了。说起他这个大哥吃官司,当年这案件桑海滩都有名,堪称第一窝案。

刚刚改开初期,中国人加工和养殖业都蓬勃发展。尤其是江浙和福建那一带特别是走在国内的前面。进出口贸易,主要运输方式分三种。海运,陆运和空运。

海运量最大,桑海一直是个大码头,就不用说了呃。陆运,国际贸易主要是铁路,和中国铁路当时沾边的东欧,不用说了,日子不好过,客车上都是倒爷出没,带着皮夹克从国内出发,还没到目的地,火车上货就卖光了。

而空运价格最贵,论公斤计费。但是鲜活产品包括鳗鱼苗,大闸蟹,梭子蟹这些,不用空运就没办法做贸易。其他运输方式肯定路上就死了。

而且包括服装加工这些,因为签了合同,交货时间晚了需要大额赔付,很多赶工来不及走海运交货的工厂好贸易公司,也只能忍痛走空运。

这个时候,外国航空公司在国内的不多,而且航班也少。尤其是到日本的航班,运力更是紧张。日本当年才是中国的第一贸易伙伴。

需要运输的东西多,而航班少,那么问题来了,舱位就紧张。那时候的舱位,就代表你死我活。

一批大闸蟹,从昆山拉到桑海,如果上不了当天的航班,第二天大概就要死不少。这种等于是没用了,就算第二天到了日本,那边也不会收货。

所以当天上不了飞机,等于血本无归,损失惨重。

这个时候谁有办法让货物上去,谁就能赚钱。那么最直接的就是航空公司的吨控,也就是吨位控制,他们负责一架货机的配载和配重。

原先就算有计划的,他们说拉下来就拉下来,以技术安为由,完没有道理可讲。想让哪批货上飞机就上,这是真的能做到的。而且以安为由,谁都管不了。

所以这个部门,由上至下被一锅端。韦东这个大哥也被判了一年多才出来,不过人家基础在这里,这不,又和航空公司的工会主席,搞了个空运公司,让韦东去做销售经理。

蒲素也为他高兴,毕竟大男人在家无所事事,确实对各方面都不好,很容易就荒废掉了。而且蒲素一向对技术性的职业比较感兴趣。

真正的实体贸易,其实算是他现在在做的。但是他自己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来路。出于过往经历,蒲素这辈子都不会做真正的实体。就是那种投入下去发展的那种,比如开厂,制造或者实打实的进货转手贸易等等。

他一直是抱着短平快,投资少见效快的目的。之前是运气好,被他找了一条不上台面的路。实际上他觉得那种没有技术性,而且不上档次。

和韦东以及隔壁的海运从业者邻居认识以后,蒲素认真观察了货运这个行业,发现完符合自己的需求。

总的来说,他认为这是只要一部传真机就可以干活赚钱的行当。而且完赚的差价,不用垫资和投入,没有一点资金风险。

航空公司和船公司都是对代理放账,信用好点的三个月结账。而客户那边要报关单证报关出口,然后会有核销单下来。

这个核销单要和大家解释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