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靖远经验的分享,探讨石坎公社陶瓷工业发展之路(3 / 6)
在氮肥厂内部,那超计划利润提成奖这一新生事物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引发了一场热烈非凡的讨论。干部职工们各抒己见,最终达成了三项极为关键的共识:其一,必须坚决纠正以往谈“奖”色变、对奖励增长畏之如虎的恐惧心理。长久以来,在旧有观念的禁锢下,人们对物质奖励总是心怀忌惮,生怕被扣上各种帽子,如今大家意识到,合理的奖励是激发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动力源泉,不应再被无端恐惧束缚手脚。其二,要清晰准确地划清正当奖励与所谓“物质刺激”之间的界限。只要是在超过国家计划的前提下给予奖励,便应理直气壮,因为这是对员工辛勤付出的公正回报,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与企业长远利益的举措。其三,众人深刻认识到现有的分配制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亟待改革。在旧制度下,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在收入上体现不出明显差异,严重制约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唯有打破这一桎梏,才能让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对于奖金形式的提取,氮肥厂也精心制定了规范细则。一般而言,奖金会随着利润的增长而增加,但同时也留有余地,最多预先提取 70%。这样的安排既充分考虑到了员工的即时利益,让他们能够及时享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又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预留资金,确保在年终结算时,有足够的财力用于其他重要方面。到了年终结算之时,若全年实现了超计划利润,在扣除上缴部分之后,企业留存资金的分配也有着明确规划:其中 50%用于兴建职工宿舍等集体福利设施,这一举措旨在改善员工的生活条件,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从而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35%用于添置生产设备,为企业的持续生产与扩大再生产奠定坚实基础,确保企业在技术装备上始终保持竞争力;剩余 15%则作为职工一次性年终奖发放,让员工在年终之际能够收获一份丰厚的回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一年辛勤付出的感激与认可。
为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活力,扩大企业的自主权,靖远县在工业交通领域进行了一场大胆的机构变革。撤销了县工业局等诸多部门,改由县经委直接管理国营企业。这一变革使得县经委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单纯的行政机构逐步演变成了既是组织生产的管理机构,又具有一定经济独立性的特殊机构。全县国营工业的产、供、销以及人、财、物等各个环节都被统一纳入到县经委的管理范畴之下。这一措施犹如一把利刃,精准地斩断了当时工业管理体系中机构重叠、多头领导的乱麻。曾经,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常常面临着来自多个部门的指挥与干预,政令不一、推诿扯皮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如今,在新的管理体制下,指挥调度工业生产的经委成为了最为忙碌的单位。他们不仅要直接负责生产管理的各个细节,还要积极帮助工厂解决诸多实际困难,如四处奔波搞煤源、寻原料,全力拓展产品销售渠道等。靖远经委统一对财政实行上缴利润,而企业则对经委进行承包,这一创新之举在国营企业管理领域可谓开历史之先河,为后来各地国营企业的改革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借鉴经验,也让靖远的国营企业在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更为坚实的一大步,向着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奋勇前行。
继续阅读
靖远全县的工业产值犹如腾飞的巨龙,增长了 12.2%,利润更是如火箭般蹿升,增长了 2.5 倍,而 17 家国营企业上缴利润也取得了 1.8 倍的显着增长,一跃成为全省产值与利润增长幅度最为耀眼的县份。然而,靖远在这场改革浪潮中的行事风格颇为低调,秉持着只做不说的原则默默耕耘。但那不断攀升的增长数字如同暗夜中的明灯,即便想低调行事,也难以完全隐匿光芒。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尽管工业系统内的同行大多对靖远的经验表示赞赏与支持,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